Git Product home page Git Product logo

newbrain-origin-'s People

Contributors

wisdomqin avatar

Stargaz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Watch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newbrain-origin-'s Issues

190403第二次线上会议

  • 会议信息
    地址:微信群
    时间:21:00~22:00

会议纪要

  • 回顾各自近期进展
    一句话总结是:都还处在随意看看,建立初步感性认识的阶段

  • 关于全局与聚焦
    建立全局认识和选择聚焦方向是两个并行的话题,在建立全局认识过程中也可以探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两个话题并行。
    当下更紧迫的是全局认识问题。

  • 全局认识分工
    1、顶级期刊--ming、覃
    2、学术大牛--ming、覃
    3、专业图书--jack、王
    4、国际会议、组织的最新进展--李

  • 下次会议安排

关于【支架式教学的探索】

要点

  • 定义: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支持,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他 / 她的学习目标。这个学习过程旨在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
    These supports may include resource, compelling task, templates and guides, and/or guida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and social skills. 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 could be employed through modeling a task, giving advice, and/or providing coaching.
    These supports are gradually removed as students develop autonomous learning strategies, thus promoting their own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psychomotor learning skills and knowledge.  

  • 支架类型:
    从具体措施角度
    soft scaffolding(teacher circulates the room and converses with his or her students)
    hard scaffolding
    Reciprocal scaffolding(involves a group of two or more collaboratively working together. In this situation, the group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s experiences and knowledge. )
    Technical scaffolding(computers replace the teachers as the experts or guides, and students can be guided with web links, online tutorials, or help pages)
    从另一个角度
    Directive/supportive scaffolding

  • 应用

  • 在线的支架式教学
    使用的支架类型:概念性支架、程序性支架、策略性支架、元认知支架

研究表明,当学生在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CBLEs)中学习复杂的主题时,在没有支架的情况下,他们表现出调节学习的能力较差,并且未能获得对该主题的概念性理解。 因此,研究人员最近开始强调在 CBLEs 中嵌入概念、程序、策略和元认知脚手架的重要性。还有研究表明,在线学习过程中支架的支持能够提高学习者参与积极性以及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共同体意识(通过元认知支架促进反思实现)。
「覃:联想到开智信息分析线上课程中支架的重要性,比如提供了一套在线协作完成大作业的最佳实践、不断提醒我们反思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通过实践将知识内隐」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Instructional scaffolding”: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structional_scaffolding

扩展:

Reingold,Rimor 和 Kalay 列举了七种元认知支架机制:
Instructor's Scaffolding in Support of Student's Metacognition through a Teacher Education Online Course ─ A Case Study.pdf

覃睿-“学习共同体”分析记录

可能相关的概念:
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 自发自愿组成:不是通过合同、硬性规章组织起来的
    • 参与开源项目的动力
  • 知识是分布式的:知识分布在群体里面,不是集中在个人身上
  • 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共同体
    • 学校的学习社区(learning community)
    • 公司中的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
    • 协作组织中的学习效应
      • 新兴的在线协作组织,如github、各种线上学习社群
      • 老牌协作组织,如学术圈

学习共同体中的个人

  • 注重作品与反馈
  • 更重视找到合适的“轮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造轮子的能力(类似学术的引用,站在巨人肩膀)

分布式认知

分布式认知理论 普通
批注(0) 编辑
产生的背景
认知心理学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一直注重对个体的认知的研究。然而,认知工作不仅仅依赖于认知主体,还涉及其他认知个体、认知对象、认知工具及认知情境。随着电视、电话、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许多认知活动(如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远程教育等)越来越依赖于这些认知工具。认知分布的**,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受到人们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中期,Hutchins等人明确提出了分布式认知的概念,认为它是重新思考所有领域的认知现象的一种新的基本范式。

实际上,认知超越个体头脑的“去中心化”**从心理学的诞生之初就已存在,认知呈现“分布”的特性并不算新东西。然而,分布式认知作为一种专门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才广为人们所接受。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即认知心理学危机。认知心理学追求“箭框式”的心理模型,试图将认知行为描述为信息加工或神经网络,这种认知的“还原论”在上世纪80年代受到了广泛的质疑,而生态学方法则能作出更加符合现实的解释。

批注(2) 编辑
分布式认知的定义
“分布”是认知所波及的范围,“分布”意味着缺乏唯一的定位,各个要素都在各自发挥作用。分布式认知的“分布”有两种理解:增强观(Augmentation)和中介观(Mediation)。前者主张“分布”是认知结构的增强,后者主张“分布”是认知功能的中介。

分布式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是一个包括认知主体和环境的系统,是一种包括所有参与认知的事物的新的分析单元。分布式认知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对内部和外部表征的信息加工过程。分布式认知是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

(1)认知在个体内分布。知识是在脑中非均匀分布的。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理论——模块说——支持这一观点。模块说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基础。

(2)认知在媒介中分布。认知活动可以被看成是在媒介间传递表征状态的一种计算过程。其中,媒介可以是内部的(如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外部的(如地图、图表、计算机数据库等)。

图1 认知在媒介中分布

(3)认知在文化上分布。文化是指规范、模式化的信念、价值、符号、工具等人们所共享的东西。文化是模式化的,但并不是统一的。文化需要在面对面的实地交流中才能被体会或感受到。文化以间接方式影响着认知过程,例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可能具有不同的认知风格。

(4)认知在社会中分布。在具体情境中(例如在餐厅),记忆、决策等认知活动不仅分布于工具(菜单、椅子和桌子的布置、桌号)中,而且分布于规则(例如,就餐后离开餐厅前付账等)中,分布于负责着不同性质工作的人(例如,是服务员,而不是洗碗工,负责餐厅内就餐的各项事务)中。

图 2 认知在社会中分布
(5)认知在时间上分布。认知横向分布于每个认知主体特有的时间维度上,纵向分布于特定认知主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例如,成人常常根据他们自己过去的或文化上的经验来解释儿童的一些行为。
批注(0) 编辑
相关概念
认知负荷
Sweller等人把完成任务过程中工作记忆系统需要进行加工和保持的信息总量称为认知负荷。认知负荷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 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 使得人们很难同时加工多种来源的信息;

2 当某种知识(或图式)含有多种相互作用的元素时, 这些知识将加重认知负荷。如果要学习的知识所引起的认知负荷相对较低时, 那么教学设计所引起的认知负荷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较弱。反之, 这种教学设计所引起的认知负荷对于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3 长时记忆系统中储存有大量的图式,这些图式被提取到工作记忆系统中,并可以作为单个元素进行处理。
工作记忆负荷主要来源于知识和技能本身和教学设计,它们所引起的认知负荷具有不同的特点。虽然知识和技能是以图式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但是在以图式储存之前,个体必须在工作记忆系统中抽取图式中相应的元素,并对它们进行相应的操作。由于图式复杂程度的不同,即图式中元素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所以对工作记忆的加工要求也不同。为此把图式本身引起的认知负荷称为内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

由教学设计(如材料呈现方式和要求学生从事的活动)引起的工作记忆负荷称为外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就图式获得过程而言,内在负荷是不能通过教学设计加以改变的,因为要获得相应的图式,相关的元素必须同时在工作记忆系统中得到加工和保持。而外在负荷是可以通过改变材料呈现方式或学习者的活动来改变的。

制品(Artifact)
制品是分布式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术语,包括工具、思维、方法等。制品在应用时拓展了人的智能,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效率。比如说微机世界能训_我们更好地模拟真实世界的实验;多种符号使我们能以多种方式表达**和观念等等。人的内部认知能力加上外部制品的作用,能极大地提高认知的理解水平。

认知留存(cognitive residue)
人在使用制品的过程中,会产生认知留存现象。只要使用过制品来帮助认知活动,在活动中所训练的能力会内化的持久性(留存),即使后来制品不存在(不使用)时也能有效地支持高级思维活动。

心智模型( Mental Model)
心智模型是指个体对环境及其所期望行为的心理表征,简单的解释,就是个体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或知识库。心智模型是一种心理机制,人们利用这个心理机制描述系统目的和形式,解释系统的功能和当前状态以及预测系统的未来状态。

批注(0) 编辑
何谓"分布"?
“分布”是认知所波及的范围,“分布”意味着缺乏唯一的定位,各个要素都在各自发挥作用。分布式认知的“分布”有两种理解:增强观(Augmentation)和中介观(Mediation)。前者主张“分布”是认知结构的增强,后者主张“分布”是认知功能的中介。

批注(0) 编辑
分布式认知领域专家
推荐几篇经典文献,供感兴趣者阅读。

Yvonne Rogers.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istributed Cognition

Salomon. Distributed cognitions: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considerations.

Edwin Hutchins.Distributed Cognition

Victor Kaptelinin.Distribution of Cognition between Minds and Artifacts

批注(0) 编辑
核心参考文献
周国梅,傅小兰.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J]. 心理科学进展, 2002, 10(2): 147-152.

image

覃睿-大牛-温格

温格是《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作者之一,社会性学习理论研究者。

覃睿-“学习科学”最小全局认识信息分析报告

0、摘要

1、背景

本分析报告的目的是对“学习科学”形成最小全局认识,期望对新时代的学习者提供一套学习指导建议。
最终成果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作为开智信息分析结课大作业。

2、分析过程

2.1 没有方向的探索期

早期的探索过程没有确立明确的分析框架(如:时空变、元反空,“三张表”等),所以只是将课程中了解到的工具和系统用个遍,比如:acemap、万方关键词拓展、维基百科词条、谷歌学术、百度学术、知网论文一通搜、结构阅读法读专业书籍。成果精简罗列如下:

  1. 通过万方关键词( http://www.wanfangdata.com.cn/search/echartseXpand.do?keywords=%E5%AD%A6%E4%B9%A0 【✨✨推荐】) 了解学习、知识管理、学习理论等相关的关键词,通过上下位术语、相关概念、同义词等获得如下相关度较高的关键词

  2. 查找学科分类国标,找到相关学科“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3. 通过acemap找相关学科和主题研究分布

  • 查看“Learning Sciences”topic地图发现无法生成地图(可能是论文数太少?):https://www.acemap.info/topic?topicID=05BF5BFD
  • 通过搜索“learning”推荐出来学习相关的期刊,点击到作者的个人页面也挺有信息量【✨推荐这种方法】:
    • 各期刊页面还给出了Top Authors、Research Keywords和Paper Recommendation。
  • 查看“Learning Theory”topic,找到了质量较高的地图:https://www.acemap.info/paper-map?topicID=0581D104
    • top5的论文中有三篇都来自:期刊《Educational Researcher》
    • 作者:
  • 通过在topic map中搜索“learning”找到了学习在不同领域中话题的分布,收获很大【✨✨推荐】:https://www.acemap.info/topic-map
    get相关英文术语:blended learning、action learning、collaborative learning、cooperative learning、learning sciences、concept learning、psychomotor learning、sequence learning(没列举computer science相关的词)
  1. 在知网上导出了通过关键词搜索到的论文的元数据约200条(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学科分类,内容暂未细看)

  2. 查阅了维基百科相关词条,帮助比较大的是: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arning_sciences

  3. 翻阅了《剑桥学习科学手册》的序言、目录、后记和跋部分【✨推荐】

  1. 翻阅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人是如何学习的》序言、导论部分【✨推荐】

2.2 核心期刊的分析

3、结论

3.1 “学习科学”并未覆盖关于学习的所有研究

学习科学更关注学习的社会性

3.2 基于“学习科学”能对个体学习者提出的建议有限

4、讨论

4.1 不要浮于表面功夫

就像“学习科学”研究中提到的,计算机辅助的教学中计算机只不过是工具,教育工作者不应搞错重点聚焦在工具上。

同理,实践策略只不过是辅助我们获得信息建立认识的工具,关注的重点还应该是信息本身的价值以及如何获得全局而非片面的信息。

通过这次缺乏经验的信息分析过程,真正收获比较大的反而是看《剑桥学习科学手册》《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及相关论文综述。自己反思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1. 在最初的粗放探索时期缺乏框架性指导,虽然找到了很多关键词和信息源,但是不知道那些概念在研究中处在什么位置,所以看了再多意义也不大,也不知道哪些信息源的质量更高。所以不应“自下而上”收集海量相关信息;而是应该“自上而下”,从信任度最高渠道找到主要的学术期刊(SJR\谷歌学术)和机构(怎么找呢??),找到该领域主要的大牛(即使漏掉一些也没关系,有个主心骨框架后,之后碰到漏掉的大牛也能有个参照系。况且漏掉的概率很低。)。然后优先掌握主要大牛的**。

  2. 仅仅只是浮在citespace这类工具获得的分析结果图表的表面,不深入看的话,几乎都是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上面的例子中用citespace获得了许多关键词,不找出重要论文看很难理解其相互关系。

4.2 “全局”焦虑

首先由于“学习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比较难定义其范围(比如“学习科学”跟“教育学”如何区分?我现在仍不是很清楚)。所以总是有一种焦虑“这是全局认识吗?我漏掉什么信息源没有?”
同时,“学习科学”又不能完全涵盖关于“学习”的研究,这导致在研究的过程中总会产生对“学习科学”全局认识现实价值的疑虑。

20190307第四次会议纪要

会议信息
地址:zoom
时间:3月7日20:30~21:45
参加人员:jack 、李洁、覃睿 、ming

会议纪要

第一小节 各自介绍进展、问题,相互反馈

jack:学习共同体

学术研究**同体的关注在教师的学习成长上,提升教学技术
开智的小队形式也是。个人组织的留学交流平台也是志愿者,一个共同体形式

概貌:共同愿景、目标、有共同价值点

从现有学术论文发布的数量与内容来看,更多是基础研究的延伸,不同领域应该如何搭建,应该用怎样的技术来实现。
下一步继续寻找资料,要思考怎么放到完成的大ppt里,跟其他部分结合。

反常识:

惯性上,学习是在课堂上,但实际上知识是分布在群体里,而非教学者身上,或者书本,课件里
共同体是一种自愿自发的,不太有明确的管理者,没有制度,**自决

李洁:

论文资料中搜索个人学习不成功,学习科学研究主体本身就是共同体,就是学习环境设计,个人学习比较多在认知科学中谈论。教育神经学中总结的一些教学指南,做针对性的个人学习理论的实践清单。粗略,不够有趣度,在开智语境中也不够反常识。

覃反馈:

最终要回答“如何更好地学习?”
不用局限在学科上,可以用学习科学,也可以用认知科学,

潘:

每个模块都可以展开成一个大内容
学习共同体的体会,大家都是彼此的学徒,有具身的体验。内隐知识的传递有许多开启。
技术
作为学习内容
作为学习中介
作为学习背景
延伸-如何促进学习

覃:

之前都聚焦在学习科学,今天开始看阳老师的讲解
要从认知、神经、教育角度看如何学习
只从学习科学看,就狭义了。从题目出发就需要扩展思维
从个人角度看,题目太大,应该缩小
阳老师的知识触角比较多,很多概念可以伸展,这两天还在摸这些东西

第二节:惦记的主题:如何用github形式的开源共建。


转折:

讨论焦点最后落在 学习共同体上,【jack,覃,潘都有意愿,李洁的个人主题内容 进行过程中基本也多是共同体内容】 可尝试用github做案例。

讨论过程: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需要具备的诸多素养

参考:以开源社区为例,参与开源项目的人为什么“不求回报”?

  • 回报社区
  • 让用户获得软件控制权
  • 提升自我编码技能
  • 软件开发本身就是开源比闭源效果好。 工程经济效应
  • 公司为什么要参与进来,
  • 公司常用生态模式

录音:
第一段:https://pan.baidu.com/s/1Ey3PdPCKNBTBGhtBqEbrCA
第二段:https://pan.baidu.com/s/15yDbpGoco85dIs-Tp7XtBw
第三段:https://pan.baidu.com/s/1XQ3Pnx7xuSKzNUQkvVo1mw

github大牛收集

**Github开源人排行榜
http://outofmemory.cn/github/

有哪些IT初学者(新人)成长为技术大牛的真实经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62462/answer/576477623

GitHub **区前 100 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https://www.sohu.com/a/68019044_115128

https://blog.csdn.net/sinat_27346451/article/details/77688367

谁是2017年度开源贡献之王?—— GitHub 数据分析报告(公司)
https://www.oschina.net/news/90001/the-top-contributors-to-github

新手该如何使用GitHub?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669554
GitHub 是怎么火起来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31404
如何高效利用github提升自己
https://www.jianshu.com/p/bd8c0324ff49
如何高效利用GitHub(阳老师写的)
https://www.yangzhiping.com/tech/github.html
[ github ] 我是怎么用GitHub的?
https://blog.csdn.net/mofushaohua_ln/article/details/78308064

0414 第七次会议纪要

时间:0414 10:30-11:00
地点:zoom
参与人:ming、李洁、覃
内容:
先大家对齐了覃睿提出的框架的理解,然后做了如图成员分工:
image

国内外学习科学重要机构与研究方向简介

1、视觉语言与视觉学习科学中心(http://vl2.gallaudet.edu/)
2、"空间智力与学习中心(https://www.silc.northwestern.edu/)
3、学习的时间动学学习科学中心(https://tdlc.ucsd.edu/tdlc2/index.php)
4、 认知与教育神经科学中心(http://ccen.dartmouth.edu/)
5、 非正规与正规环境学习中心(http://life-slc.org)
6、 教育、科学与技术中心的卓越学习科学中心(http://celest.bu.edu/)
7、 匹兹堡学习科学中心(http://www.learnlab.org/)
8、 联结学习与基于计算机的建模研究中心(http://ccl.northwestern.edu/)
9、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学习科学研究所(LSRIhttp://www.lsri.nottingham.ac.uk/)

详细介绍: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ra7aXl_DP2x2inwWVuWlQ 提取码: m5ff

个人收集材素箱

教育技术学专业经典文献目录 普通
批注(0) 编辑
中文文献
J.M.斯伯克特、M.D.迈瑞尔、J.G.迈里恩波、 等 ,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9。

*1.桑新**编:《学习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R.基思·索耶(R.Keith Sawyer) (编者), 徐晓东 (译者),《剑桥学习科学手册》,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ISBN: 9787504145758

3.G·西蒙斯 (作者), 詹青龙 (译者) ,《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5月1日),ISBN: 7561769938

4.李曙华著:《从系统论到混沌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5.[美]加涅著:《教育技术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6.[美]加涅著:《教学设计原理》(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美]巴巴拉·西尔斯等:《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美]迪克等:《教学系统化设计》(第六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美]Smaldino等:《教学媒体与技术》(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0.[美]瑞泽等:《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1.[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编著,程可拉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美]戴维·H·乔纳森等编,郑太年等译,高文审校:《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高文等:《学习科学的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王众托:《知识管理》,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美]Wenger等: 《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

16.苏新宁等:《组织的知识管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7.梁林梅著:《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绩效技术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8.[爱尔兰]德斯蒙德·基更著.丁新等译:《远程教育基础》,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19.武法提著:网络教育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0.张红霞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批注(0) 编辑
英文文献
*1. Seels, Barbara B. and Richey, Rita C. (1994).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he definition and domains of the field. Washington DC: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 Technology.

  1. Robert Gagne (E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undation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 Saettler, Paul (1990).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1. Robert Reiser & John V. Dempsey(2002 ),Trends and Issu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Prentice Hall PTR.

  1. Charles M. Reigeluth (Editor) (1983).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their Current Status.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 Ely, D.P., & Plomp, T. (Eds.). (1996),Classic Writings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Vol.),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1. Ely, DP, and Plomp, T. (Eds.). (2001). Classic writings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volume 2.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2. Jonassen, D. H. (Ed.) (1996),Handbook of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New York: Macmillan Library Refere

批注(0) 编辑
专业核心英文期刊: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1436-4522

Etr&D-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042-1629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0007-1013

Journal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SSCI)

Computers & Education 0360-1315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SSCI)

via: http://www.etc.edu.cn/ko/6091

0410第五次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
0410 21:00~23:00

会议地点:
微信群内

会议目标:
重新确定最终汇报框架,确认组员分工。

会议内容:

  1. 大家阐述自己对PPT框架的想法,最终一致认为重新回到最初的思路:梳理对“学习”的最小全局认识,并最终给出个体在新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策略建议。

  2. PPT大致框架:

  3. 确认分工

todo:
0411 22:00前将各自负责部分PPT发到群内

0413 第六次会议纪要

第六次会议

时间:0413 10:00-11:30
地点:zoom
参与:ming、覃、jack、王
内容:
根据前晚阳老师的反馈:


  • 现在的展示可以分为六次大作业,可能的选题

    • 如何在 Github 上认知学徒式学习
      • 找到 1~3 个自学成才的例子,平民成为大牛的可能性
    • 学习科学的理论发展介绍
    • 学习科学的资源介绍
    • 阳老师博客提到的关于学习科学的最小全局认识
    • **传统文化中的学习
    • 教育实践中怎么应用学习科学
  • 挑选选题的标准

    • 花的时间三年后依然有价值
    • 有趣度,有的就没那么有趣
    • 自己有极强的内在动机

还有一个信息和问题的关系
没有搜集信息前,可能连问题都提不出来,这个时候具体的问题就不太重要,可以先广度搜索,了解 20%的关键信息。但搜集到一定的信息,对领域的有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一些假设,尝试去拆解出一些选题,选择自己感兴趣、更有价值、更反常识的点主题输出。这个时候更多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整个过程不断循环就是滚雪球。


据此,大家讨论最终展示要聚焦的话题。
最终的结论是github或者开智课程设计是两个可能的方向,今天再探索一下。

190406第三次会议纪要

会议信息

地址:zoom
时间:14:30~18:00
参加人员:jack 、李洁、覃睿 、ming、王庚劼

会议纪要

第一小节

各自叙述了收集到的资料,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关注的兴趣点等

第二小节

  • 讨论如何定义问题,并得出如下方向;

1、如何成为聪明的终身学习者?
2、如何打造个人学习空间?
3、如何做好认知学徒?
4、普通人可以借鉴学习科学一些什么?
5、我们怎么学开智课程?
6、如何回顾学习过程,反思开智的课程设计?

第三小节

  • 针对以上问题选出最后的主题:如何成为聪明的终身学习者?

  • 以始为终列出ppt大纲:

1)假装咱们拿到了老阳的新书《聪明的学习者》,向大家剧透内容
2)聪明的学习者案例,参考老阳列举的大牛
3)认知、神经科学原理
4)个体应该怎么做(个人学习空间)
5)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及如何发挥最大效能
6)新技术手段如何促进学习
7)案例分析,开智信分课程设计与个体参与的最佳实践
8)请老阳出场,点评咱们的剧透和真实内容的差距

  • 分工领取
    jack 5 学习共同体
    李洁 4 个人学习
    覃睿 3 原理
    ming 6 新技术
    王庚劼 2 学习者案例

  • 确定下一步事件安排
    周日 (7号)v1.0 20:30会议
    周一 (8号)
    周二 (9号)v2.0
    周三 (10号)
    周四 (11号)v3.0
    周五12 (12号) 最后优化 晚上提交PPT
    周六(13号)排练
    周日 (14号)排练

分工协作讨论

最新情况:给大家介绍了标签和里程碑的用法,具体时间安排不参考本文档,参考0401会议纪要。

在issue中创建了milestone,大致时间节点如下图所示(供讨论):

最新任务及分工:

提出新任务事项请在本issue下留言

190401第一次线上会议

时间:0401-21:00

地点:zoom线上会议

会前准备:
所有组员会前需对“学习科学”相关领域信息进行基本分析,对领域形成基本感受。
20:00前推荐将自己了解到的基本信息提交到本issue下(方便会议时交流)。

议题:

  • 轮流简单自我介绍(每人2min内)
  • 轮流介绍自己初步探索的成果及对本次项目该如何进行信息分析的想法(每人10min内)
  • 覃睿介绍如何通过github协作完成本次项目的提议(10min内)
  • 自由活动

会后:

  • 当晚输出会议纪要
  • 针对会议中未完成的讨论开新issue进行继续讨论

Recommend Projects

  • React photo React

    A declara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 Vue.js photo Vue.js

    🖖 Vue.js is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ly-adoptable JavaScrip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UI on the web.

  • Typescript photo Typescript

    TypeScript is a superset of JavaScript that compiles to clean JavaScript output.

  • TensorFlow photo TensorFlow

    An Open Source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veryone

  • Django photo Django

    The Web framework for perfectionists with deadlines.

  • D3 photo D3

    Bring data to life with SVG, Canvas and HTML. 📊📈🎉

Recommend Topics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S) is a lightweight interpre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first-class functions.

  • web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web. New door for the world.

  • server

    A server is a program made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clients.

  •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is a way of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that allows a piece of software to respond intelligently.

  • Game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ame, make everyone happy.

Recommend Org

  • Facebook photo Facebook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open source technology. NB: members must have two-factor auth.

  • Microsoft photo Microsoft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samples from Microsoft.

  • Google photo Google

    Google ❤️ Open Source for everyone.

  • D3 photo D3

    Data-Driven Documents co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