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 Product home page Git Product logo

life-in-australia's Introduction

life-in-australia's People

Stargaz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Watch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life-in-australia's Issues

[20181210] 留学移民澳洲:启程前收拾行李 · 原则篇

请务必记住我的最高原则:在行李限重范围内,能带就带
但请注意,上述最高原则仅针对于我这类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非常建议你自行斟酌,酌情参考(例如土豪就可以直接忽视)。

请闭上眼睛,仔细地在你脑海中检索日常生活中会涉及到的物品:从早上起床洗漱上班通勤,到晚上下班洗澡上床睡觉,包括周末休息的日常。或者,你现在就可以按照日常流程在家里转一遍,检索日常可能用到的物品,并把容易漏的快速用手机备忘录记下。例如,你没有眼罩或耳塞就睡不着觉,那必须赶紧备忘,并针对可能的隐患做好准备(例如耳塞比较容易丢,则继续备注提醒自己多买几对,或者买类似 MAX-30 的带线耳塞。不要指望着在澳洲能轻易买到合心意的耐用品)。

上述流程基本是针对容易被忽略的物品。移友们一般都会卖房或者退租,在搬离现住处的时候,你的确也可以发现遗漏的物品,只是到那时事情会比较多比较杂,故最好仅供查缺补漏之用。更何况,一般都是整理好来澳的行李后才开始着手搬家事宜,所以最好还是提前准备为妙,避免拆箱硬塞的情况。

下面列出为何你应该遵循最高原则“能带就带”的理由:

  • 有些物品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你不带则只能闲置在家或低价卖二手,而登陆后你又得买。从经济学的角度,你应该直接带上
  • 登陆后,你要立即处理的事情就很多(办各种卡、找房租房搬家收拾整理等,都是耗时耗力的)。你有必要保障自己在附近没有商场,或没空/没闲情逛商场的情况下,可以方便地度过登陆后的这一两天,而不是大半夜风嗖嗖地还要麻烦自己打 Uber 来回十几公里,就为了买一些琐碎的生活用品(有可能交通费都比这要贵)
  • 澳洲的公共交通无论是效率还是频率,都可能没有国内的大城市便利,对无车一族不够友好,更何况你要买的物品未必都是扎堆的(例如宜家跟商场距离很远,药店离家里又很远)。所以,多带点必需品则有备无患,不至于让自己提着各种重物,走过多的冤枉路(一般可不止一趟,故又得搭上时间、精力与交通费)
  • 澳洲的物流效率普遍较低(即便是亚马逊,一般也要两天),因此网购并不是首选,这极大地限制了商品的可选性。澳洲商场的种类再多,也比不过淘宝/天猫/京东/eBay/亚马逊。在国内,我们在电脑前搜几下,然后点几下鼠标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这边则很可能是跑断腿都未必能挑到合心意(我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带好自己用得顺手的物品,可以节约巨量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 澳洲有相当一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偏贵。在国内一分钱一分货,在这边很有可能就是三分钱一分货(详见 澳洲的物价为什么贵?洞见澳洲经济运行模式 )。所以,多带点必需品,可以让自己少花点冤枉钱。而且,有时候有钱还真未必能买得到特定的物品(澳洲线上线下都没有)。此时只能投靠淘宝,你又得多花一笔高昂的运费以及苦等大半个月(当然,用 DHL 的土豪请忽略)

综上,貌似得把整个家都搬过来才是最理想的方案。但现实是,托运行李是有限重的。因此很遗憾,本质上你是不可能完全规避上面所提到的场景(除非你花大价钱买航班的超额行李托运,但显然这是不值得的)。所以,该折腾的还是得折腾,该浪费的还是得浪费,该交学费的你还是得交够。但只要你能本着“能带就带”的原则,你就可以把该程度降到最低。

上述所谓的“必需品”,可能仅仅是几包抽纸,或者是牙刷牙膏以及用分装瓶装好的洗面奶洗发水沐浴露,又或者是用真空压缩袋压好的床上三件套以及厚薄度刚好的毛巾被等。不同人对同样的物品,需求与优先级都有可能不一样。要记住:在土澳,不要指望着可以轻易买得到物美价廉的物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tip

[20181218] 澳洲墨尔本的气候

澳洲地处南半球,季节与国内基本是相反的。
但我所处的墨尔本比较特殊,确实是一天四季,名不虚传。
墨尔本曾连续七年当选全球最宜居城市,显然评委们并没有考虑气候因素。

根据 Australia.com 的说法,季节的划分大致如下:

  • 春:9 - 11 月
  • 夏:12 - 2 月
  • 秋:3 - 5 月
  • 冬:6 - 8 月

根据 维基百科 的说法,墨尔本的气候常年受菲利普湾暖流的影响,经常在“风和日丽”和“狂风骤雨”之间无缝切换。而夏季往往还会受到来自澳洲内陆荒漠热气团的影响,与上述海洋性气候形成双重轮替夹击。

上面都是较为官方的说法,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最大的感受是:墨尔本的风极其变态!!!
在广东基本属于打台风的级别,但在这里却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风大,云层不稳定,空气污染颗粒少,因此昼夜温差较大。
(有点类似沙漠,日间炎热,但太阳下山后气温将骤降。实际上烈日当头在树荫下也有可能瑟瑟发抖)
气候干爽却不干燥,即便是下雨也不会有潮湿的感觉。
(终于可以摆脱广东的闷热潮湿了!)

经常阴天,一开始觉得很不悦,但久而久之才发现这是上天的眷顾。
澳洲的蓝天白云确实比国内漂亮,但暗藏杀机,具体请自行搜索 “澳洲 臭氧层空洞 皮肤癌”。
在国内我从来不涂防晒霜,但在这里我不得不屈服(太阳光洒在脸上真的会有明显的灼烧感)。
天越深蓝,太阳越毒。除了防皮肤晒伤,还得注意保护眼睛。
几乎没人撑遮阳伞,因为风很大,还不如戴帽。

转载请注明出处

tip

[20190105] 澳洲的物价为什么贵?洞见澳洲经济运行模式

以下内容都基于 Quora 的这个问题 以及我的理解进行展开

请注意:这里的“物价”,泛指进口商品的价格。
澳洲本土自产商品的价格还是相对公道的。
具体表象是:除澳洲本土自产外的其他商品一般都比国内要贵。

当然,这里的“贵”,是相对的。
例如,对于生活成本本来就很高的瑞士人而言,澳洲的物价可能也就那样。
又例如,对于某些土豪国人而言,这根本也不算事儿,随便就买几栋别墅压压惊。

地理隔离

在这方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难兄难弟”,均处遥远的南半球。
与世界上其他主流工业国家的地理隔离,导致高昂的航运成本。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跨国公司都不倾向于在澳洲设厂生产。
这也意味着澳洲强依赖于进口,进口可都是要缴税的。

同时,澳洲小宗货物铁路运输不发达,境内长途运输多用空运或公路。
澳洲的油费可不便宜,而货车司机的加班费也相当可观。

以上提到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羊毛出在羊身上)。

同时,地理隔离也导致缺乏廉价劳动力(以偷渡客为主的黑工)。
美国境内有很多偷渡客,他们是支撑资本主义市场强劲的廉价劳动力。

人口

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才刚超过上海,除几个大城市外,人口分布稀疏。
这就意味着“薄利多销”在这里行不通,因为压根没有那么多的销量。

而在澳洲做生意的资本家们一般都比较喜欢走极端:
既然不能“薄利多销”,那就按人头狠狠地一次赚个够吧!
所以他们就简单粗暴地以市场的承受能力来定价,
这就是著名的 “Charge what the market will bear”。

不过呢,澳洲人民比较懒,不像**人那样货比三家。
商家们的高定价,大伙儿貌似都比较无所谓。
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税,戏称为“澳洲税”。

商家们一般认为:能讹多少纯靠本事,靠本事讹的钱凭什么要害臊?

同时,人口少还会导致其他问题。
例如基建,无论是政府出资还是民间投资,由于回本周期太长,都觉得不划算,还不如不建或者慢慢拖吧。
(其实主要还是官员们没有油水可捞,否则搞“铁公基”的积极性不可能如此之低)
这就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基本还在啃工业革命时代的老本。

人口少还导致了劳动力稀缺,物以稀为贵,具体表现在下面要讨论的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

根据澳洲 Fair Work Commission 的规定,目前澳洲法定最低时薪为 A$18.93,位列 CNN 薪水排名 榜首。

对于雇员而言,这是福音。
这意味着只要能找到工作(包括临时工、兼职等),都可以相对体面地生活。
这也意味着收入差距并不会太悬殊。

而对于雇主而言,这显然并不是好消息。
这意味着人力成本占企业支出的比例相当高(除基本工资外,还需要为每位员工缴纳其工资 9.5% 的养老金)。
这对于创业者而言也是一种消极因素。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资本家们不可能允许他们自己吃亏,只会让羊毛出在羊身上。
最低时薪涨多少,商品定价也就跟着涨多少,最后还是大家一起买单。

所以这是一个高收入高消费的社会循环,而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有别于靠剥削员工榨取利润的主流模式。
(所以在澳洲可以不需要给小费,但在美国却有点约定俗成的意味,因为美国最低工资标准实在有点低)

然而,人力成本如此高昂,会导致非澳洲企业不倾向于在澳洲投资设厂生产。
就连澳洲本土企业也会倾向于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亚洲。
这就意味着工作岗位的流失。失业率增加,政府的福利支出也会增加。
而政府是不赚钱的,所有支出都还是得由大家买单。

政府财政支出

上面提到了政府的福利支出,在此详细展开。
澳洲是一个高福利国家,从出生到退休的教育医疗养老,为每一个个体全程提供一条龙福利。
(这注定了澳洲政府是“大政府”,奉行公有制,有别于美国推崇的“小政府”运作模式)
这的确很不错,但实际上羊毛永远都是出在羊身上,能量永远都是守恒的,不可能凭空产生。
澳洲政府本身不仅不负责赚钱,而且还要养活很多公仆。
这庞大的财政支出都是平摊到大家的头上,主要表现为税收。
而且,这里的“大家”得排除儿童、退休老人、失业者、残疾人、原土著以及庞大的滥领福利钻空子群体等。

同时,由于是大锅饭,免不了资源的浪费与低效。
政客们忙着拉票换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远见(这也算是**的代价)。

雇员要上缴高昂的个人所得税,稍高收入者还要交 Medicare Levy Surcharge
雇主要上缴各项经营税(例如,公司税是 30%,比美国高)。
大家的日常消费还有 10% 的 GST
而且公费医疗窟窿太大了,公立医院排队时间堪比总理任期,政府又开始补贴鼓动大伙儿买私人保险,否则超龄参保还要额外收 Lifetime Health Cover (LHC) loading
最后就只能沦落到砍新移民福利了。。。

你可以通过这个网页来了解澳洲政府的支出收入明细。

垄断、贸易保护主义

上面提到,澳洲人不像国人那样“货比三家”,其实有点强人所难。
因为可能就此一家,根本不存在竞争者,只能任人宰割。

在澳洲,几乎各行各业都只有寥寥几个巨头。
巨头们往往还特别“默契”,你讹完了换我讹。
压根不需要打价格战,伤了友商之间的和气。
比起国内动不动就撒钱,动用各种补贴、红包、优惠券抢客实在差太多。
所以说,国内的大数据杀熟实在是太高级了,在这里根本犯不着,直接明着宰。

例如,本土超市 Woolworths 和 Coles 一直联合主宰着澳洲人民的日常。
直到德国超市 Aldi 进驻,不可思议的物美价廉使它成为行业内的一股清流。

这点跟国内有点类似,部分关键领域(例如涉及国家安全)由国企或土澳本土企业(例如涉及财团、家族利益)牢牢把控,限制外资。
通过高关税壁垒(例如汽车)以及限制进口(例如食品)的法令,以保护本土企业的发展。

目前土澳的市场准入逐步放开,消费者的选择多了,商家们自然也不敢坐地起价,漫天要价。
而且近年来,部分土澳群众开始学会上网海淘或肉身出境海淘,想必他们也发现了“澳洲税”的存在。
但觉悟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嗷嗷待割,商家们肯定也不会因为这样而放下手上的镰刀。

再讲个笑话:
部分偏远地区,方圆数十里只有一个 Coles。
当地群众举报这是贵价黑店,最后人家不乐意开了,直接跑路。
最后大伙儿只能沦落到跑去数百里外的 Woolworths 继续挨宰,何苦呢?
还不如继续发扬土澳人民任人宰割、逆来顺受的高尚传统?
反正别人有本事在别的领域宰我,我就有本事在自己的领域宰别人,各行各业都如此,形成全社会的恶性循环。
这跟**的食品问题有得拼:我生产毒奶粉,你制造地沟油,我们都不吃自己的东西,但我们却是在互相伤害。

房地产泡沫

跟国内类似,澳洲房地产泡沫也很大(注意到近期各大城市的房价跌幅创新高)。
在网购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做生意离不开土地。
租金贵,商品定价肯定也水涨船高。

转载请注明出处

tip

[20181219] 留学移民澳洲:启程前收拾行李 · 衣物鞋包床上用品篇

鉴于墨尔本的气候比较反常,所以我应对的措施也比较充分,请你酌情参考。

如果没有真空压缩袋,行李箱的空间利用率将非常低,根本无法满足我们“能带就带”的最高原则。
因此在开始前,你需要买好带电泵的真空压缩袋套装(手泵只会让你抽到怀疑人生)。
套装内的压缩袋型号可能包含大、中、小以及手卷等,购买时建议侧重大号。
(例如,套装内共 10 个压缩袋,那么大号至少得有 4 个)
请主要关注最大的压缩袋,其大小最好比你的行李箱稍大一点。
装满后封口抽气至完全压缩状态,力求可以完全平铺在行李箱内,这样子的空间利用率是最高的(因为可以叠好几层)。

既然是“一天四季”,显然你需要把一年四季的衣服都带上,根据你登陆的季节有所侧重。
不用带太多,只需要带喜欢的就好了,否则带来了也不会穿,还不如腾点地方给其他物品。

这边的衣服不算贵,国人或许会比较喜欢优衣库。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边的码数都是以澳洲人为准。在国内你穿 XL,在这里可能穿 M。
亚洲女生的身材相对娇小,码数需求相对集中(S / XS),部分款式可能会断码。

温馨提示:
不耐寒的人群,秋冬季节强烈建议带上可供轮换的保暖内衣(例如 N 极人 / Y 兆林 / H 源祥 等),
否则这可能是你最大的遗憾(即便是春天,也会有用得上的时候)。
外国人不穿保暖内衣,所以很难买得到。

顺便推荐买若干条一次性内裤。落地后事儿会很多,有可能真的会没空洗内裤。

大家都说风衣必备,便携的风衣只抗风不抗寒,抗风又抗寒的风衣又相对臃肿。
需要根据季节来选择穿合适的风衣,以达到防风又不闷热的效果。

在此也顺便推荐一下雨衣。因为风非常大,下雨时撑伞往往是没有意义的。
实体店一般也很难挑到合适的雨衣,而土澳的网购也会等到你怀疑人生。
所以建议事先买好符合自己心意的带过来(建议选择带背包空间的,例如这种
(为此我还买了雨鞋套,但下雨天我一般穿皮鞋,所以暂时还没用上)
(P.S. 一次性塑料薄膜雨衣虽便携,但复用性很差,且不够环保)

鞋子一般也没办法带太多,例如我带了:
皮鞋(正式场合或雨天)+ 运动鞋(日常或运动)+ 人字拖(日常穿)+ 居家拖鞋(落地直接穿)
所有鞋子都可以用背心型垃圾袋分开装袋。
(我还带上了烘鞋器,但目前还用不上)

背包类,作为程序员,双肩电脑包必备。
当然,我还带了一个日常出门用的单肩斜挎包(有机会我会着重介绍一下这个百宝袋)。

床上用品方面,我带了在国内一直用的:
枕头 + 毛巾被(热天用)+ 宜家厚度适中的毛毯(冷天用,有暖气是没问题的)+ 三件套(落地直接用)
为什么连床上用品都带?因为去商场买,很难挑到合心意的。网购一样也是等到怀疑人生。
退一万步,即便是买到了,你还得洗干净并且晾干才能用。
(说到洗衣服,别忘了带上洗衣袋。洗衣机很脏,所以我顺便带上了洗衣机清洁剂)
综上,直接都带上,当晚就能使用,睡个安稳觉,别折腾自己。

其他杂七杂八的,例如:
我还带上了皮手套,冬天下雨撑伞可以御寒。
帽子建议带上。
泳衣泳裤我忘带了,如果你有,建议带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

tip

[20190113] 留学移民澳洲:启程前收拾行李 · 普通生活用品与实用工具篇

声明:以下举例所用到的商城链接仅供参考,我并没有收任何的广告费。
温馨提示:建议在新标签页打开链接,以保留当前页面:

  • 直接使用鼠标中键点击,或
  • 按住 Ctrl (Windows) / Command (Mac) 左击

对于强迫症与洁癖患者而言,土澳的商品就略显粗糙。
(但幸好我们还是能找到日本的商家,例如无印良品、大创等)

“普通生活用品” 所涵盖的物品实在太过宽泛,在此根本无法一一赘述。
我仅在 #1 原则篇 的基础上,再列举出一些有价值的物品:

居家

  • 真空压缩袋:用于收拾行李(见 #4 衣物鞋包床上用品篇
  • 大号背心式保鲜袋:用于装食物以及杂物
  • 大号背心式垃圾袋:用于装鞋、垃圾、杂物等
  • 各式尺寸的密实袋:可用于装证件与归类物品等
  • 多功能挂钩:居家旅行出门必备神器(你会感谢我的,不客气)
  • 简约强力粘钩
  • 浴篮与浴花
  • 惯用的计生用品、女性用品(主要是为了用土澳的不习惯还能有应急的)
  • 抽纸与手帕纸若干:仅防不时之需,因土澳几乎所有地方都免费提供纸巾,如厕所
  • 带盖包装湿巾:用于轻度搞卫生及擦拭污秽物(建议买无香纯水那样较为清爽干净的)
  • /片装便携消毒酒精片:由于酒精不能上飞机,这就是应急替代品。主要用于上公厕消毒坐板用
  • 浸塑衣架与强力夹子若干
  • 洗衣机清洁剂
  • 洗衣袋
  • 3M 防雾霾口罩若干(搞卫生可能需要用到)
  • 一次性手套(搞卫生有可能需要)
  • 拖鞋:落地直接穿

出行/户外

  • 太阳镜(必备!)。近视人群建议使用紧凑型的太阳镜夹片
  • 宽沿帽子(必须带绳)
  • 酒精喷雾瓶:上面提到,液体酒精不允许上飞机,落地后自行买酒精灌上。外出必带,上厕所消毒必备
  • 高品质保温瓶(有喝热水习惯的同学必备)

杂项

五金类

  • 小型工具包(螺丝刀、小扳手、钳子、米尺等)
  • 扎带

以上所列举的物品几乎都可以落地再买,但恐怕短期内无论是种类还是价格都未必能满足你的需求。
这也是我为何建议先带上够用一段时间的国内商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发现,最终找出最佳替代品。

[20181215] 留学移民澳洲:启程前收拾行李 · 行李箱篇

本篇内容主要是聊聊与行李箱有关的话题。

一般是身背一个双肩电脑包(随身上飞机),拖两个大行李箱(托运)。值得注意的是,某些航空公司会针对留学生附送额外一个行李配额(也就是可以带三个行李箱),建议你订机票前了解一下相关规定。

行李箱首选 28 寸(国际航班箱体上限)硬壳万向轮。软壳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且不防水不耐脏,质量好的自重还很重(因托运有限重,故实际上能带的东西就变少了)。

在此推荐买一个便携行李秤,用于检测行李是否超重,这样子可以尽可能地带更多物品而又不至于超重。当然,家里有体重计的也行,你搬起行李箱的总重量减去你的体重即可。

顺便也推荐行李箱捆绑带。因为行李箱装得满的时候,搬运过程有可能会爆开。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下飞机后,同班机的旅客聚在一起取行李时,你可以通过你那别致的捆绑带,在众多行李箱中来快速认出属于自己的行李箱(行李箱绝大多数为黑色,辨识度很低)。

转载请注明出处

tip

Recommend Projects

  • React photo React

    A declara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 Vue.js photo Vue.js

    🖖 Vue.js is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ly-adoptable JavaScrip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UI on the web.

  • Typescript photo Typescript

    TypeScript is a superset of JavaScript that compiles to clean JavaScript output.

  • TensorFlow photo TensorFlow

    An Open Source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veryone

  • Django photo Django

    The Web framework for perfectionists with deadlines.

  • D3 photo D3

    Bring data to life with SVG, Canvas and HTML. 📊📈🎉

Recommend Topics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S) is a lightweight interpre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first-class functions.

  • web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web. New door for the world.

  • server

    A server is a program made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clients.

  •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is a way of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that allows a piece of software to respond intelligently.

  • Game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ame, make everyone happy.

Recommend Org

  • Facebook photo Facebook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open source technology. NB: members must have two-factor auth.

  • Microsoft photo Microsoft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samples from Microsoft.

  • Google photo Google

    Google ❤️ Open Source for everyone.

  • D3 photo D3

    Data-Driven Documents codes.